COP26气候协定达成前,印度出面改了一个词,中美两国均表态支持
在经过了26年的漫长等待,以及26次国际磋商之后,联合国有关于气候变化的历史性协定,终于在与会的200个国家代表没有投出一张否决票的情况下通过了。据环球网消息,综合多家外媒本月13号发布的报道称,当地时间19时04分,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向外媒透露,格拉斯哥气候协定已经达成了,不过解振华特使也强调,发展中国家的意见并没有被充分采纳。
而就在COP26气候协定正式达成之前,印度又临时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那就是修改协定的一处文字描述,将各国加速“逐步淘汰”煤炭,替换成“逐步减少”煤炭,而这一要求在经过了与会各国的商讨之后,最终在中美两国明确表态支持的情况下通过投票决议。
虽然这一修改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并不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但若是继续在细节问题上斤斤计较,那么COP26将依旧重蹈过去的覆辙,成为一场只有讨论但没有共识的全球大会。不过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样的结果其实也同样不能接受,因为即便发展中国家使用煤炭发电的权力暂时被保住了,可是当初发达国家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资金援助仍然是遥遥无期。因为从过去的历史来看,全球变暖的主要推手之一,就是在工业化早期发达国家们毫无节制地历史排放,固然发达国家们占据了发展的先机,可是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大量的隐患。
而COP26会议上,虽然给了最贫穷的国家更多的承诺,可是这种承诺即便覆盖得再全面,也存在着无法兑现的隐忧。因为截止到目前,发达国家当初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援助,直到今天还没有完全兑现。
而后在COP26协定中,发达国家们还必须在2025年将气候适应资金,对比2019年的总金额翻上一倍。可即便如此,在进入2030年之后,发展中国家的气候适应成本就要达到3000亿美元,已经超过了“翻一番”的标准,更不用说这个资金还不包括因为气候变迁导致的农作物歉收和气候灾害的救助款。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COP26协定达成之后,印度代表就迫不及待地出面“邀功”,坚称印度正在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言人”。不难看出,印度正在迫切地希望利用一切机会,在国际场合彰显印度的“重要性”和“超然地位”,只是从现实角度来看,印度身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同时也是唯二人口超10亿规模的大国,无论是在能源自主还是开拓新能源的道路上,印度都不具备作为“榜样”的能力和潜质。不仅如此,印度虽然提出了在207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宏伟目标,但代价是必须在2030年之前为其提供1万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可见印度不仅不具备内生的能源革命动力,同时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印度无疑是在将自己的能源命脉拱手让出,放弃了探索能源革新的印度,恐怕要在未来付出更多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