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服务器

致敬,「吃人血馒头」的印度女人

  经有段时间,媒体人会用一个西方概念来定义自己的行业:「第四权力」——秉持普世价值,报道客观事实,在政府、资本、公众间构成一股独立的力量,制衡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政治权力,这是新闻行业自诞生初期就力图构筑的理想蓝图。

  然而盛世花开、岁月静好,媒体却动辄得咎,连报道遇难者的文章都被喊打喊杀为惊天阴谋、寻利密码。「第四权力」这四个字,就如镜花水月一般,无迹可寻。

  媒体从业者的困境并非只在这片土地上,全世界几乎每一位记者都要面对职业操守与个人利益的冲突。今天推荐的这部纪录片是关于一群印度女记者的。在这个社会等级森严,保守势力强大,被公认为记者处境最危险的五个国家之一的东方古国里,一群女性媒体人选择坚守媒体价值,勇敢反抗压迫,这很令人唏嘘。

  撰稿|

  编辑|许 静

  有三天,第9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就要举行了。作为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提名的印度片,《以火书写(Writing With Fire)》的题材,和片名一样热血,很符合奥斯卡「政治正确」的审美标准。

致敬,「吃人血馒头」的<a href=印度女人”/>纪录片《以火书写(Writing With Fire)》海报

  创立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印度种姓制度,把所有国民划归四个种姓,祭祀、战士、商人和劳工,而达利人因被认定为不洁,直接被隔离于这种姓社会之外,达利女性更是在等级制度中遭受了最残暴的野蛮对待。

  2002年,当一群达利女性决定在印度北方邦(uttar pradesh,管辖人口两亿,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一级行政区)创办自己的新闻媒体,除了她们自己,几乎没有人相信她们会成功。

致敬,「吃人血馒头」的<a href=印度女人”/>

  事实证明那些人错了。直到今天,这份名为《Khabar Lahariya》——意为新闻浪潮——的报纸,依然是全印度唯一完全由女性运营的纸媒,而且影响日益增大。女人们搅动了一场革命。

  然而纪录片告诉我们,理想成为现实的过程,绝不是「一群努力的人,努力做自己认定的事情」那么简单,主人公们无意中的只言片语,将属于印度传媒业特有的荒诞、讽刺且无奈的境地一览无余——这才是影片真正好看的地方。

  她的生命又轻又薄

  《以火书写》开场,就是一次记者走访。同村的四名男子多次闯入一位中年女子家中,对她进行性侵犯,警方接到受害人报案后却拒绝立案,甚至对受害人夫妇加以殴打、驱逐。

  「除了你,我们不信任任何人。」受害人丈夫对采访他们的记者米拉(Meera)这样说道。

致敬,「吃人血馒头」的<a href=印度女人”/>片中的《新闻浪潮》女记者

  听着受害人夫妇的痛哭和令人震惊心痛的讲述,米拉显得很冷静。随后她独自前往警察局,询问当局为什么没有做任何有意义的工作来给受害者讨回公道?直视着在她追问下支吾推诿的警察,米拉依然没有显露出太明显的表情。

  「当普通人争取权利的时候,只有记者们可以把这些诉求传达给政府。」回程的大巴车上,米拉为自己的谨慎说了这样一段解释:「新闻报道是为正义而战的力量,我们必须谨慎负责地使用这种力量,否则媒体就变成了一门单纯的生意。」

  米拉是《新闻浪潮》的首席记者,也是《以火书写》全片核心人物,冷静、充满智慧且无所畏惧,明确地带着新闻行业的使命感,是位典型的理想主义斗士。

  14岁就结婚的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幸运的是,婆家和丈夫支持她读书,所以她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获得了一个政治学硕士学位和教育学学位。「我生大女儿时正在读12年级(即高中三年级)。学校离我家很近,只要孩子一哭,奶奶就会喊我,‘快回来,孩子要吃奶啦!’班上的同学当时都笑我。」

致敬,「吃人血馒头」的<a href=印度女人”/>回到家,米拉是位普普通通的母亲

  但她做记者,丈夫是反对的。丈夫的理由是她与传统相悖。「你有男人,为什么要工作?人家会背后议论我,认为我是贪你的薪水。」

  米拉反驳他:「我不想浪费我受的教育。」

  「她是做得不错。不过她们《新闻浪》走不远。」对着摄像机,米拉的丈夫笑笑说。

  相比有家庭有孩子的米拉,未婚的苏尼塔(Suneeta)显得更加自由。事实上,《以火书写》全片中大部分的现场采访片段,主角都是这位漂亮女孩。

  她并不像米拉一样受过良好的教育,从小就做童工,从事最艰苦和危险的工作。「我10岁就在矿井打杂了,把那些小石头收集起来搬到大车上。搬一趟石头我可以赚0.16美元,而我每天的目标是赚2.5美元。」

  「做记者让我成为为正义而战的斗士。」对着镜头,苏尼塔表示是信念令她强大,足够勇敢而坚定地面对自己的事业。她的事业就起步于曾经工作过的石矿场,以报道揭露非法采矿中警察、企业和黑帮的勾结。

致敬,「吃人血馒头」的<a href=印度女人”/>《新闻浪潮》记者苏尼塔

  纪录片镜头记录下的一场采访中,她被二三十位青壮年男矿工包围,他们质疑她「不是记者,记者都有车和相机」,「把我们的故事放到头条,你们要收多少钱?」……面对激愤的异性受访者,苏尼塔展现了出色的专业性和强大的情绪控制,不愠不惧,始终保持平和沟通来取得信任。

  但她内心并不是表现出来的那么刚强。

  当她调查一位女孩被多名男凶徒砍死的恶性事件时,男同行不断问她「何必要去看尸体」,苏尼塔礼貌但执着地去到现场,拍下了死者身上的伤。

  离开现场后,男同行们坐在车里讨论如何调整稿件发布顺序来获得更多关注,而苏尼塔则在路边,对着纪录片摄影机说道:「女人真的太难了。我觉得生而为女简直是一种罪过。父母觉得她是累赘,丈夫把她当成奴隶。她的生命又轻又薄,那么脆弱……」

致敬,「吃人血馒头」的<a href=印度女人”/>苏尼塔用手机记录下受害者家属的悲伤和愤怒

  「都说世界在变化。但是对女人来说,真的有什么变化吗?」哪怕升级成《新闻浪》资深记者,苏尼塔内心仍然有着深深地不确定。

  对片子的第三位主人公夏姆卡莉(Shyamkali)来说,变化还是明显的。她第一次出场,是在编辑部业务培训课上。2017年左右,《新闻浪潮》决定转型,从单纯的纸媒转向数字媒体。但她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很多女记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夏姆卡莉就是其中一位:「我连家人的手机都不敢碰,因为我怕碰坏了。」

  经过培训后,她依然连续三个月没有完成报道发布指标,原因很简单,看不懂英文字母,压根就不知道怎么使用手机APP……报社最终不得不给夏姆卡莉和其他几位后进记者开小灶,从ABCD开始给她们补课。

致敬,「吃人血馒头」的<a href=印度女人”/>新媒体转型培训,不得不从教授ABCD开始

  夏姆卡莉的业务能力也人捉急。她的第一篇报道选择曝光一个以保证生子为名揩油猥亵的骗子神棍,但是因为行文水平不够,反倒变成了骗子的宣传稿。

  但她没有气馁,没有放弃学习。「我本来对所有事物都充满恐惧,因为我甚至都未曾出过我们村,这份工作让我从对世界的恐惧里走出来了。」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丈夫嘲笑我,‘什么破工作才会让女人大半夜还在外面啊?’‘谁知道你们都在外面干什么?’……他总是羞辱我。后来我赚了钱,他就开始偷我的薪水,还打我。我就把他告到了法院。」夏姆卡莉顿了顿说,「我的心给了我继续下去的勇气。」

  Life’s a struggle

  电影制作人喜欢将记者这个职业理想化,比如《总统班底(All the President’s Men)》、《聚焦(Spotlight)》和《私人战争(A Private War)》等影视作品,作为主人公的记者人均无所畏惧,敢于揭露当权者的谎言,而且在报道重大事件之前,必然经过一番与厌恶风险、庸俗守旧的主编斗智斗勇,然后依据微弱线索抽丝剥茧,最终获得成功。

  但《以火书写》的两位导演苏什米特·戈什(Sushmit Ghosh)和林图·托马斯(Rintu Thomas),在自己的这部长片处女作中,却将故事节奏处理地非常从容,不落窠臼。

致敬,「吃人血馒头」的<a href=印度女人”/>《新闻浪潮》记者夏姆卡莉

  摄影机跟拍三位女记者至少三年时间,记录她们走家串户,以手机作为采访拍摄设备,报道敏感社会问题,为底层民众和女性发声,其中不乏可以轻易煽情,或者热血沸腾、惊心动魄的片段,比如对党派候选人的采访,和极端宗教人士的交流,与警方周旋追查被掩盖的强奸案等,但完全没有刻意营造惊悚氛围或拉出强烈对立。

  整部影片如流水一般,从几位女性决定进军媒体行业的缘起,到她们的生活日常:如何寻找到一个不拒绝低种姓的廉租房、如何在不会英语的情况下开始学习手机按键……

  再到她们的工作:如何学会更多层次地理解社会事件、如何进行报道报导、如何经营社交平台,甚至如何向家里人争取工作机会。影片将个体叙事和社会背景的对比静静呈现,由观者自己去做思考。

  女性在工作场合中的披荆斩棘,与在家庭生活中的逼仄束缚,以及受到的男权、政权压迫;她们草台班子一般简陋的工作环境,与在网络世界收获的巨大影响,以及反馈回现实并解决问题的功绩,都会让看完此片的人们感触良多。

  

致敬,「吃人血馒头」的<a href=印度女人”/>

  她们的男同行在片中的表现也着实令人汗颜。某次采访时,将颟顸的警察逼问到无地自容后,走出警局,另一家媒体的男记者以一副过来人的口吻「教育」苏尼塔:「听哥一句,对这些警官一定要用糖衣炮弹,要用让他们感觉不错的问题开始采访,别往枪口上撞,多问点他们做过的好事。

  苏尼塔面带嘲讽地回答:「捧臭脚,有你们就够了。」

  像镜子一样客观记录一切

  拒绝「江湖越老,胆子越小」,即使在最微弱的地方,这些勇敢的女性也要发出声量,创造自己的价值,哪怕现实永远只会更残忍。

  靠着这些女孩,《新闻浪潮》报道非法矿井的黑白勾结,追踪大选候选人的愚蠢发言,记录民族主义的崛起,视频收看数从最初的1万多慢慢超过1.5亿次,帮贫苦的人民实现了通电、修路、修厕所的变化……

致敬,「吃人血馒头」的<a href=印度女人”/>对候选政客的追问,得到的是些套话、空话

  然而作为一家地方媒体,《新闻浪潮》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强大的政治势力面前。

  她们利用手中的媒体武器,通过报道人民党基层党员坚信「一头奶牛里有3亿3千万男神女神」、不断追问逼迫政客露出无能原型等方式,曲线抵制极端印度教主义、民族主义政党印度人民党。但在2019年大选中,人民党依然轻松获胜。

  米拉逆向站在欢庆胜利的人民党支持者人流中,手机摄像头高高举起——这是《以火书写》中一段少见的情绪化镜头。

致敬,「吃人血馒头」的<a href=印度女人”/>

  《以火书写》临近收尾时,曾经说出「干嘛要结婚呢?我想要没有束缚的生活」「不想牺牲我的自由来保护我的家人的荣誉」的酷姐苏尼塔,还是没能顶住压力,从《新闻浪潮》离职,被出嫁了。

  「因为外人会在背后说,我父母是想‘啃小’被我养。这对他们而言是情感上的折磨。我明白了,在印度,女人不能选择单身……」

致敬,「吃人血馒头」的<a href=印度女人”/>热闹的婚礼上,披着金丝婚纱的苏尼塔面无表情

  让人感到振奋的是,影片片尾用字幕补充了苏尼塔的近况:婚后几个月,她重新回到《新闻浪潮》工作,负责报社在印度北部的扩张项目。

  米拉也从记者升任《新闻浪潮》的主编,继续记录着时代。

  「下一代会问我们,当这个国家发生变化面临转折的时候,全社会保持沉默,你们媒体在干什么?《新闻浪潮》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们曾向当权者问责,我们始终像镜子一样客观记录着这一切。」

致敬,「吃人血馒头」的<a href=印度女人”/>

  料参考:

  《Review: Resourceful and unafraid, these women journalists in India are ‘Writing With Fire’》

  《‘Writing with Fire’ Review: Sundance World Cinema Doc Winner Is a Fearless Fight for Real News》

  《A documentary on female journalists in India》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印度服务器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印度服务器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