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服务器

日军占领缅甸三年后因远征军准备反攻故开始攻打印度

  中国远征军的“驻印军”原本只辖新编第一军,也就是孙立人的新38师和廖耀湘的新22师,为什么后面可以扩编为两大王牌新一军和新六军呢?因为又从国内空运来三个嫡系步兵师充实它,为什么美国人同意驻印军增编呢?因为英国人在求救,那为什么英国人要求帮忙呢?因为日本人以缅甸为基地进攻了印度

  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必须明白日军攻占缅甸的战略考量,对于资源和兵力都不太充足的日本来说,缅甸本身并没有什么战略价值,最重要的目标仍然是掐断国民政府获得外援的通道,也就是被称为“抗战输血管”的滇缅公路。因为缅甸国土西南靠海有着很大的仰光港,而其东北地区又与我国云南接壤,是重庆政府在沿海地区被日军封锁以后,获得国际援助的最便捷通道。

  虽然抗日战争打了十四年,但是在民国三十年(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的那些年,日本还不太敢跟美英直接翻脸,也就对滇缅公路无可奈何,因为缅甸当时是英属殖民地。期间在日本的外交压迫下,英国曾一度关闭了滇缅公路,但是随着日本“南进”的征候越来越明显,英国紧随美国的步伐,在对日态度上开始强硬,再次开放了这条抗战输血管。

  前述的中心意思,是日军占领缅甸的战略目的只是为了逼迫重庆政府投降,而非“为占而占”,至于印度,则根本不在日军的攻取范围之内,并且印度与我国接壤的地区都是高原雪山,根本不可能运输大批战略物资。当缅甸沦于日本人之手以后,美国不得不冒着极大风险飞越喜马拉雅山空援重庆,也就是著名的“驼峰航线”,可是空运数量毕竟是非常有限的!

  日军占领缅甸三年后因远征军准备反攻故开始攻打<a href=印度“/>

  而且日军战机以缅甸为基地,还可大肆截杀“驼峰航线”上的运输机,连蒋介石去印度开会的座机都差点被击落,可见缅甸位置的重要性,为了牢牢控制它,日本在“南方军”作战序列下专门成立了缅甸方面军,逐步增兵到10个师团30万人马,超过了在华机动兵团第11军的兵力峰值。既然如此,日军就没有必要再分兵去攻取印度,在战略上毫无意义,也超出了南方军的能力范围。

  那么为什么直到占领缅甸的三年之后(日军攻缅是1942年,也就是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出国作战的时间),日军突然又改变方针决定以10万大军进击印度呢?这才是问题的重点。总体而言,大概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促使了日本军部冒险动手,用“冒险”两个字是因为,印度不比缅甸,是英国在远东利益的根本所在,绝不会如缅甸一般轻易放弃,而日军能够动用的兵力亦非常有限。

  第一,中国远征军以印度为基地开始在缅北反攻。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0月起,经过整训的全美械新一军以印度东部阿萨姆邦为根据地,向南越过印缅边境发动反攻,虽然战斗力已经超过当面日军,但是缅北野人山的若干河谷地形复杂,所以推进速度并不快,而日军也仅以一个半师团据险而守。阿萨姆邦就像一个楔入缅甸北部的“半岛”,然后向西通过曼尼普尔邦才连接到印度腹地,差不点都成为飞地了。

  第二,美国人正在试图通过缅北铺设“史迪威公路”。

  日军占领缅甸三年后因远征军准备反攻故开始攻打<a href=印度“/>

  史迪威公路示意图

  跟在新一军攻击部队身后的,是一支美国工程机械部队的筑路大军,就是要修通一条以印度东部为起点,通过缅北再到我国滇西的“中印公路”,这是史迪威战略计划的一部分,所以又被称为“史迪威公路”。也就是说,美国人准备通过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的反攻,掩护开辟一条从印度到云南的战略物资通道,以替代被日本人掐断的滇缅公路,这才是日寇最担心的。

  第三,德国因北非惨败请求日本进行战略协助。

  到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5月,北非德军在突尼斯战役中被全歼,两个月后又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完败,希特勒必须考虑盟军登陆意大利甚至法国的后果,所以他要求日本向印度发起攻势,以拖住英军在远东和北非的兵力,从而减轻德军的战略压力。原因很简单,印度是英国人丢不起的地方,一旦遭遇日军攻击,必然从埃及等地调兵增援,那么德意在地中海地区面临的局势就会暂时缓和。

  在几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下,日军大本营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月命令缅甸方面军实施“乌号作战”,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英帕尔战役。为什么要将英帕尔作为攻击目标呢?它正是前文所说曼尼普尔邦的首府,是连接印度东西部的交通枢纽,一旦日军攻占英帕尔地区,则印度东部中美联合部队的反攻基地就会被割裂开来,等于被日本人抄了后路。

  

日军占领缅甸三年后因远征军准备反攻故开始攻打<a href=印度“/>

  

英帕尔战役

  所以日本人“乌号作战”的核心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趁滇西方向的中国远征军还没有动手,迅速攻克印度东部与内地联系的咽喉要地英帕尔,并且集中了缅甸方面军所能动用的全部机动部队:第15军的三个师团10万人马(军司令官为牟田口廉也中将,辖第15、第31、第33师团)。经过必要的战役筹备时间,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3月8日日军赶着大批牛羊(准备作为补给)渡过了印缅边界地区的钦敦江,拉开了英帕尔战役的序幕。

  一方面是日军在雨季里补给完全中断,另一方面必须承认,英国军队打德军虽然吃力,但是它跟美军一样,在日军面前是有绝对装备优势的,光增援上来的装甲旅就有两个,再加上美英空军完全掌握着印度上空的制空权,所以日寇第15军遭遇惨败,本来作战伤亡只有25000余人,但是在撤退过程中遭到盟军的狂轰滥炸和坦克追击,逃回钦敦江东岸的仅有不足40000人,第15军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在英帕尔战役进行中,英国方面也一度比较紧张,要求重庆政府给驻印军增兵以加强攻势,同时在滇西整训的中国远征军也必须立即反攻,以牵制日军兵力。在美英的压力下,蒋介石不得不全盘同意,不仅空运三个师到缅北(如开篇所述),还命令卫立煌的20万大军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5月强渡怒江全面反攻,使日军至少动用四个师团以上兵力来应对两路中国远征军。

  日军在英帕尔战役被打残了三个师团(还得派兵阻击),缅北滇西又部署着四个师团(还得增援),再加上诺大缅甸内陆和沿海地区(英军稍后在海上也发起反攻)所需的驻防兵力,日寇缅甸方面军已经是四面楚歌穷途末路,因为它10个师团的兵力已经用到极限并且各路均败。所以在这样的局面下,日军非但丧失了再次进攻印度的能力,连缅甸都保不住了,主力只能一路向南退却。

  到日本宣布投降时,缅甸已经大部被英军收复,残余日军退至泰缅边境或者从海上逃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印度服务器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印度服务器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