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海军发展简史(4)
转型扩张阶段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急剧变化。随着陆地战略目标的不断巩固,印度的海洋意识日趋增强,逐步将其战略重心转向印度洋及更远区域。印度外交家潘尼迦早就指出:“主宰着印度国防全盘战略的是海洋”“印度的安危系于印度洋”“印度来日的伟大在于印度洋”。印度前海军参谋长科利上将也曾著书立说:“印度海军成功的关键在于对海洋的控制能力,一方面剥夺敌人使用海洋的机会,另一方面维护自己使用海洋的权力。”
印度对海军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从“近海防御”和“区域威慑”战略转向“远洋进攻”战略,通过重点发展战略核潜艇和航空母舰来建立可靠的海上威慑能力,努力打造一支力量均衡、结构合理、具备相当威慑力的现代“蓝水海军”。
首先,实现对印度洋的有效控制,将域外大国的海上力量排除在印度洋之外;而后将海军活动范围扩大为向东达太平洋,向西穿过红海和苏伊士运河达地中海,向南达印度洋最南端边缘、甚至绕过好望角远达大西洋,直至对苏伊士运河、保克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等五大战略水道进行控制。
为了实现海上强国的梦想,印度政府通过自制、引进、购买等多种措施和渠道,加快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2002年2月初,印度制定了新的“兵力结构”计划。根据该计划,印度海军将适当减少舰艇总数量,增加以航空母舰、驱护舰等大型水面舰艇和潜艇数量,大中型水面作战舰艇从目前的26艘增加到30余艘,潜艇增至20余艘。实现以大中型舰艇为主、提高舰载装备性能和完善作战指挥系统的装备发展目标。
2006年5月4日,印度海军会议最终审查并确定了《海上能力远景规划》,设想到2020年前将获得160余艘作战舰艇和潜艇。其中,核心工程是自行设计建造3.75万吨的国产“维克兰特”号航母以及国产核动力潜艇。为了完善印度海军的兵力结构,强化航母新舰队的综合作战能力,印度海军相继建造3艘国产“什瓦利克”级新型隐身导弹护卫舰、3艘“加尔各答”级导弹驱逐舰,引进德国、俄罗斯和法国技术在本国生产24艘新型常规动力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