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服务器

刘小雪:印度人口是多是少,政治说了算?

  印度的人口是多是少,对于普通人是明摆着的事情:国土面积仅是中国的1/3,人口却与中国不相上下,目力所及,从城市到乡村处处人潮汹涌。对于学者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人多,不意味着结构就合理,如果仅控制数量,有可能未来会造成更严重的失衡,比如提早到来的老龄化。在次大陆,人口问题还是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一旦应对不慎,轻则政治上授人以柄,重则引发族群骚乱,最终威胁到国家安全。

  不能否认,长期以来印度穆斯林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印度教徒,但远不足以动摇印度教徒占有的绝对优势。

  次大陆两大主体族群人口失衡是印巴分治的最主要原因:穆斯林担心在选票政治下人口占优的印度教徒把持政坛,将穆斯林彻底边缘化。不管甘地、尼赫鲁如何努力,都无法消除以真纳为代表的穆斯林精英的担心,最终两个族群只能走向分治。不过,还有一部分穆斯林选择留下来。今天印度穆斯林人口已超过2亿,占到全球穆斯林人口的10%,也占到印度人口的15%。奇怪的是,现在关注族群人口力量对比的不再是穆斯林,反倒是那些激进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者,他们对传闻中穆斯林高于印度教徒的人口增长率耿耿于怀。这便是典型的“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恐惧”。而这种恐惧往往被证明不是出自偏见,就是有着对事实不自觉地夸大。

刘小雪:<a href=印度人口是多是少,政治说了算?”/>

  印度的穆斯林普遍受教育程度低于印度教徒,这有一定历史原因。

  在英国人进入次大陆之前,次大陆上的穆斯林除少部分属于莫卧儿帝国统治阶级外,大部分都是种姓低下的印度教徒,因在种姓阶梯上攀登无望,才改奉了伊斯兰教,但改不掉的是他们经济上的贫困。英国人到来之后,莫卧儿王朝的遗老遗少不仅遭受殖民者的排挤,也因自身的骄傲和不甘,不是选择躲进绮丽的波斯文学、乌尔都文学故纸堆,就是转向更为保守的伊斯兰教寻求安慰。

  上行下效,于是比较而言,整个穆斯林人群都不如印度教徒更愿意接纳西方带来的新式教育。二者之间的教育差距由此拉大。独立后,印度宪法明确规定对表列种姓(占人口的15%)、表列部落(7.5%)以及其他社会和经济地位落后人群(27%)提供教育与就业扶持,偏偏没有包含穆斯林人群。

  教育鸿沟日渐加深。根据印度国家统计局2020年公布的数据,印度穆斯林在一些教育指标上的表现甚至比表列部落和表列种姓还要差。

  按世界人口的发展规律,生育率与收入水平、教育程度成反比,因为生育的机会成本会随后两者的提高而高涨。所以穆斯林妇女的总和生育率高于印度教徒也就不足为奇了。1992年时穆斯林是4.4,印度教徒是3.3;2005年双方分别是3.4和2.6,到2015年就变成了2.6和2.1。从上述变化看,印度这两大族群的生育率都在下降,降幅差别不大。但印度教徒已率先达到生育替代水平,因而未来两大族群的生育率差距将继续缩小。到2031年穆斯林妇女的生育率也将降至2.1。初步估计,到2101年穆斯林占总人口的比重将稳定在18.8%的水平上,也仅比现在提高了3个百分点。

  当前印度地方推出的“两孩政策”客观上针对目标明显,更令莫迪治下屡屡受挫的穆斯林心理难安。

  上世纪70年代,印度政府推行过计划生育政策,民众并不太接受。况且印度人口增速已经明显下降,印度教徒生育率也已稳定,那么今天印度重提计划生育政策,目标针对谁就很明显了,那就是穷人,包括穆斯林群体。这算不算是一种歧视呢?

  再说,原则上,任何合理的法律法规都不该具有前溯效力,换句话说,就是两孩政策只应针对还未生育两孩的家庭,而不该是已生育超两孩的家庭。可是这两个邦的相关政策显然有违此精神。

  已经实行两孩政策的阿萨姆邦和拟推出这一政策的北方邦恰好都由人民党执政。这也说明人民党对自己的执政地位很有自信。因为莫迪上台后利用人民党在人民院和联邦院的显著优势先后修改了国籍法、更改了查谟克什米尔的地位,虽引起穆斯林强烈的不满,在德里等地出现骚乱,却未能撼动莫迪的地位。

  已有专家学者出面解释,即使不考虑印度国内穆斯林生育率持续下降的事实,如果按穆斯林与印度教徒各自的生育率,大概要过六百年穆斯林的人口才有可能赶上印度教徒。稍正常点的人谁会为六百年后的事情发愁?也许莫迪政府只是太过担心疫情之下印度高企的失业率,让某些人成为靶子总要比着手解决问题容易得多!(作者是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印度服务器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印度服务器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