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电玻璃,被美国和印度同时抢购,真会改变能源格局吗?
近日,据媒体报道,随着生态环保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推广,潘锦功博士发明的中国发电玻璃,在发电效率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如果大规模投入使用足以影响能源格局,所以在这一技术专利诞生初期,就被美国和印度同时抢购,为了提前争夺这一突破性能源技术专利,印企甚至愿意开上亿元收购?不少网友对美印的反应感到惊讶,那么中国发明的发电玻璃,真会改变能源格局吗?
很多人会觉得发电玻璃的理念和传统的光伏发电面板类似,实际上与传统的光伏面板不同,发电玻璃的设计初衷就是利用目前现代高层建筑中常用的建筑材料,也就是双层玻璃幕墙,潘锦攻博士正是察觉到了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决心拓宽光伏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这就是发光玻璃设计的初衷。
在明确了应用场景后,潘锦攻博士在求学期间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创办了一个与自己的发明理念相关的新材料研究中心,经过长期的科研探索和技术攻关,形成了完善的技术专利,即利用碲化镉作为传统双层夹胶玻璃中的发电材料,在保证透光度的同时,让这块看起来平常的玻璃具备了吸收光能和产生电流的能力,一举攻克了发电玻璃在如何产生电源和储能的核心技术难点,之后的问题就是在哪里将技术转化为实际产品了,为此潘建功受到了美印两国的争取。
美印两国能源部门以及科研单位向他抛出了橄榄枝,给出了丰厚的条件,试图一举将这一机具市场前景的专利收入囊中,而潘锦攻最终决定回到中国的重要原因,就是坚信这一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对于中国未来的能源结构改善将发挥重要作用,并且顺应了当前中国呼吁绿色和创新发展的理念,对于科学技术以及专利十分重视,鼓励海外的技术人才回国建设,可以说潘锦攻正是响应了这一号召,得到了大量的人才和资金的支持。
回国后潘锦攻创办了光电材料公司,并投入研发了一条长达百米的气化镀膜发光玻璃生产线,生产线的技术难度远远超过传统玻璃幕墙,对温度的控制尤为重要,成功地量产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发光玻璃,而且达到了设计的指标,得益于这四毫米厚的碲化镉晶体薄膜,发电玻璃实现了17%的光电转化效率。
成功量产后的发电玻璃得到了认可,并获得了国外生产部门的订单,单个1.9平米面积的发光玻璃就可以实现年发电量270度,并且对于光线强度以及太阳直射角的要求也低于传统光伏材料,如果未来这种产品可以在现代城市建筑上得到广泛应用,将会为高层建筑节约大量的能源费用,为控制碳排放发挥重要的作用。